中国的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是什么)
资讯
2024-04-03
467
1. 中国的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对月亮的祭祀。根据历史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关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古人将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在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的风俗。到了唐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时期,已有中秋夜赏月的习俗。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地位更加重要,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但无论其源自何处,中秋节都代表着团圆、祝福和希望。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以表达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2. 中秋节由来的历史是什么?
1、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2、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3、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3.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最早起源于古时候的祭月节,是为了感谢和祈求丰收而举行的仪式。后来,它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家庭团圆日。传说中,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互赠月饼,一起赏月。
中秋节的风俗和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赏月: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到户外赏月,认为月亮此时最圆最亮。
2. 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点灯笼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灯笼装饰街道、广场等。
4. 赏菊花:菊花是中秋节的代表花卉,人们会到园林公园等地方赏菊。
5. 奉月:在中国一些地方,人们会在中秋节日晚上向月亮祷告和献词,希望将来平安幸福。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性活动和风俗,总体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
4. 中秋国庆来历简短?
1 中秋国庆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2 中秋国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通过赏月、祭拜月神等方式,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而国庆节则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3 中秋国庆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人们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品尝各种美食,还有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庆祝仪式。这两个节日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5. 中秋节的来历?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二、传说故事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6. 中秋节的由来?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7.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后来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中国的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对月亮的祭祀。根据历史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关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古人将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在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的风俗。到了唐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时期,已有中秋夜赏月的习俗。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地位更加重要,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但无论其源自何处,中秋节都代表着团圆、祝福和希望。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以表达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2. 中秋节由来的历史是什么?
1、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2、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3、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3.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最早起源于古时候的祭月节,是为了感谢和祈求丰收而举行的仪式。后来,它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家庭团圆日。传说中,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互赠月饼,一起赏月。
中秋节的风俗和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赏月: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到户外赏月,认为月亮此时最圆最亮。
2. 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点灯笼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灯笼装饰街道、广场等。
4. 赏菊花:菊花是中秋节的代表花卉,人们会到园林公园等地方赏菊。
5. 奉月:在中国一些地方,人们会在中秋节日晚上向月亮祷告和献词,希望将来平安幸福。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性活动和风俗,总体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
4. 中秋国庆来历简短?
1 中秋国庆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2 中秋国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通过赏月、祭拜月神等方式,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而国庆节则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3 中秋国庆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人们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品尝各种美食,还有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庆祝仪式。这两个节日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5. 中秋节的来历?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二、传说故事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6. 中秋节的由来?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7.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后来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