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姓什么?原名叫什么?(为什么后期曹操不自己当皇帝)
资讯
2024-01-07
16
1. 曹操姓什么?原名叫什么?,为什么后期曹操不自己当皇帝?
三国魏晋时期在中国是一个士族政治,而曹操的出生并不能称的上是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原名叫夏侯嵩,字巨高,沛国谯郡人氏。曹操的爷爷夏侯睿,奶奶颜氏,曹操的父亲本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嵩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所以这样算来,当时的曹操是被大多数的名门望族所看不起的,而且当时是一个士族政治的社会,大多数的士族还是很支持汉室王朝的。比如像孔融等人,他就是汉室江山的铁杆粉丝啊!
所以说如果当时的曹操称帝肯定会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对的,虽然曹操四处笼络人才。但是,当时他对反对他的士族政治和一些名门望族是采取打压甚至消灭的政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操不可能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如果他称帝不仅得不到士族政治力量和名门望族的支持。反而,可能会 惹祸上身,导致内外攻击成为众人嗤之以鼻的过街老鼠的同时还会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从一方面来讲,他的不称帝也防止了孙权和刘备暗地里达成某种协议从而结盟,这样的话他简直就是腹背受敌。因为当时的孙权曾经劝过曹操让他“废掉汉室”自立为帝。当然了,孙权这样的主要目的就是骗取曹操的信任,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暂时的和解,让曹操对他放下戒备心。这样一来的话,他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刘备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在著名的襄樊之战中,孙权为了从刘备的手中夺回荆州。于是,便从背后袭击了关羽,间接的帮了曹操一个大忙,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和刘备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联盟就此土崩瓦解。这个时候的孙权的当然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曹操缓和之间矛盾。不然的话,将会陷入一个腹背受敌的状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孙权给曹操建议,让曹操废掉汉室王朝,自己当皇帝,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原因的就是,当时孙权也清楚的明白,如果当时的曹操废掉汉室王朝,自己佣兵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必然会遭到拥汉派的打击和反对,让曹操陷入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轻对自己的威胁,因此,孙权便阳奉阴违的给曹操建议让他称帝。
曹操是何人,一代枭雄他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更不可能看不出孙权的意图。曹操也清楚的明白,假如他称帝,且不说要面对那些拥汉派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万一你孙权和刘备联起手来,那我曹操岂不是尸骨无存?所以当时的曹操并没有听取孙权的建议称帝。
建安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表明对外声称说自己此生绝对没有要取代汉室江山的想法。言语之间,辞藻诚恳,让人不得不相信,现在转眼之间突然改变主意,岂不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可是举孝廉出身,这样的话也会对自己的声誉 产生影响。反正左右自己捞不着好处,倒不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时的曹操已经六十五岁了,所谓岁月不饶人。即使,心有力而力不足啊!所以,他把这最后一步“称帝”留给了自己儿子曹丕。曹丕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真正的做到了笼络士族政治这一步,而曹操则是一直打压和消灭的,曹丕能做到这一步的很大原因取决于颁布了“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的颁发无疑给 了那些人很大的好处,也很成功的笼络了他们。
所以说,对于曹操不称帝的这个决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谋略,侧面也说明他不愧是一个有这超高政治手段的政治家。
2. 曹氏祖先是谁?
始于陆终之子的姓
曹,《元和姓纂》云:“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据此可知,曹氏姓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祖是陆终之子安,后一支出自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曹国。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娶鬼方氏妹女嬇为妻。女嬇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其第五子名安,得曹姓。于此可见,曹姓是个相当古老的姓氏。又据《荀子》记载,殷纣王有左师曹触龙。西周初,安的裔孙曹挟,被周武王封于邾,建立邾国(在今山东省境内),附庸于鲁。战国中叶,邾国被楚国灭掉,子孙有的以国为氏,成为邾氏,有的恢复祖姓,仍姓曹。
3. 山东菏泽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
鄙人不才,身为菏泽人回答下此问题。如若回答得不详细和有误的地方,还请头条友友们指正和指导:
言归正传: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上古时期济濮流域古泽薮遍布,《禹贡》九泽之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皆在境内,历史上居于圣神地位。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兵主战神蚩尤、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 (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75]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起亦位列其中。
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é 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后陵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李勣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苏敬、孔志约、许敬宗、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宋江 (《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军领袖)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却也是自愿赴死)。
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好汉博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宋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加上南宋之后,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宋江的影响逐步扩大。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的“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山下的“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的“黄泥岗”等等。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1]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贩私盐,出没江湖,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众数千人,揭竿长垣,878年,所领导的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不幸战死。
自孟轲以降,230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斥着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蛮横行为和冲动意识。从孙恩、卢循、黄巢、王仙芝杀尽豪门望族,到王小波、李顺、李自成、洪秀全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之类的口号,在追求一种政治上的平等、财产上的平均。但纵观历史,揭竿而起者虽然有追求政治平等愿望,但他们都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能力,没有认识到阶级社会的根源,故最终都归于失败。但正是这种前仆后继的反抗,使得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才是社会和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彭越 (西汉初年将领)
彭越(?—前196年),别号彭仲,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三族,枭首示众。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1-2]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4]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5]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李典 (东汉末年名将)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4. 汉文帝名字?
刘恒出生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 8岁被立为代王。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族,汉太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讨伐诸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让大臣露出左右臂。露出左袒的大臣决定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认为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又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于是拥立24岁的刘恒为皇帝即位。
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他和刘启治国有道,称为“文景之治”
5. 历史上曹操与卓文君有什么故事?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曹操应该是与东汉末期蔡文姬有故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受她父亲的影响,蔡文姬从小博学多才,尤其擅长于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曹操酷爱文学,蔡文姬又是博学多才,从这一点上他们应该是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
6. 刘备的名是什么?
刘备的全名就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表字“玄德”,按宗谱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就是汉献帝(刘协)的叔父,故称刘皇叔。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7.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真实名字?
刘备,字,玄德,名字当然就是刘玄德了,关羽,名云长,刘云长,张飞,名翼德,乃张翼德也,此三人结拜成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成为千古绝唱。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也是流芳百世,当然,他们三人各自的结局不可能以结拜誓言相同,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芳百世。(更改:关云长)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曹操姓什么?原名叫什么?,为什么后期曹操不自己当皇帝?
三国魏晋时期在中国是一个士族政治,而曹操的出生并不能称的上是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原名叫夏侯嵩,字巨高,沛国谯郡人氏。曹操的爷爷夏侯睿,奶奶颜氏,曹操的父亲本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嵩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所以这样算来,当时的曹操是被大多数的名门望族所看不起的,而且当时是一个士族政治的社会,大多数的士族还是很支持汉室王朝的。比如像孔融等人,他就是汉室江山的铁杆粉丝啊!
所以说如果当时的曹操称帝肯定会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对的,虽然曹操四处笼络人才。但是,当时他对反对他的士族政治和一些名门望族是采取打压甚至消灭的政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操不可能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如果他称帝不仅得不到士族政治力量和名门望族的支持。反而,可能会 惹祸上身,导致内外攻击成为众人嗤之以鼻的过街老鼠的同时还会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从一方面来讲,他的不称帝也防止了孙权和刘备暗地里达成某种协议从而结盟,这样的话他简直就是腹背受敌。因为当时的孙权曾经劝过曹操让他“废掉汉室”自立为帝。当然了,孙权这样的主要目的就是骗取曹操的信任,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暂时的和解,让曹操对他放下戒备心。这样一来的话,他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刘备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在著名的襄樊之战中,孙权为了从刘备的手中夺回荆州。于是,便从背后袭击了关羽,间接的帮了曹操一个大忙,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和刘备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联盟就此土崩瓦解。这个时候的孙权的当然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曹操缓和之间矛盾。不然的话,将会陷入一个腹背受敌的状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孙权给曹操建议,让曹操废掉汉室王朝,自己当皇帝,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曹操的信任,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原因的就是,当时孙权也清楚的明白,如果当时的曹操废掉汉室王朝,自己佣兵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必然会遭到拥汉派的打击和反对,让曹操陷入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轻对自己的威胁,因此,孙权便阳奉阴违的给曹操建议让他称帝。
曹操是何人,一代枭雄他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更不可能看不出孙权的意图。曹操也清楚的明白,假如他称帝,且不说要面对那些拥汉派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万一你孙权和刘备联起手来,那我曹操岂不是尸骨无存?所以当时的曹操并没有听取孙权的建议称帝。
建安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表明对外声称说自己此生绝对没有要取代汉室江山的想法。言语之间,辞藻诚恳,让人不得不相信,现在转眼之间突然改变主意,岂不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可是举孝廉出身,这样的话也会对自己的声誉 产生影响。反正左右自己捞不着好处,倒不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时的曹操已经六十五岁了,所谓岁月不饶人。即使,心有力而力不足啊!所以,他把这最后一步“称帝”留给了自己儿子曹丕。曹丕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真正的做到了笼络士族政治这一步,而曹操则是一直打压和消灭的,曹丕能做到这一步的很大原因取决于颁布了“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的颁发无疑给 了那些人很大的好处,也很成功的笼络了他们。
所以说,对于曹操不称帝的这个决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谋略,侧面也说明他不愧是一个有这超高政治手段的政治家。
2. 曹氏祖先是谁?
始于陆终之子的姓
曹,《元和姓纂》云:“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据此可知,曹氏姓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祖是陆终之子安,后一支出自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曹国。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娶鬼方氏妹女嬇为妻。女嬇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其第五子名安,得曹姓。于此可见,曹姓是个相当古老的姓氏。又据《荀子》记载,殷纣王有左师曹触龙。西周初,安的裔孙曹挟,被周武王封于邾,建立邾国(在今山东省境内),附庸于鲁。战国中叶,邾国被楚国灭掉,子孙有的以国为氏,成为邾氏,有的恢复祖姓,仍姓曹。
3. 山东菏泽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
鄙人不才,身为菏泽人回答下此问题。如若回答得不详细和有误的地方,还请头条友友们指正和指导:
言归正传: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上古时期济濮流域古泽薮遍布,《禹贡》九泽之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皆在境内,历史上居于圣神地位。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兵主战神蚩尤、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 (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75]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起亦位列其中。
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é 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后陵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李勣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苏敬、孔志约、许敬宗、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宋江 (《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军领袖)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却也是自愿赴死)。
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好汉博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宋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加上南宋之后,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宋江的影响逐步扩大。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的“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山下的“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的“黄泥岗”等等。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1]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贩私盐,出没江湖,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众数千人,揭竿长垣,878年,所领导的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不幸战死。
自孟轲以降,230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斥着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蛮横行为和冲动意识。从孙恩、卢循、黄巢、王仙芝杀尽豪门望族,到王小波、李顺、李自成、洪秀全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之类的口号,在追求一种政治上的平等、财产上的平均。但纵观历史,揭竿而起者虽然有追求政治平等愿望,但他们都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能力,没有认识到阶级社会的根源,故最终都归于失败。但正是这种前仆后继的反抗,使得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才是社会和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彭越 (西汉初年将领)
彭越(?—前196年),别号彭仲,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三族,枭首示众。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1-2]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4]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5]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李典 (东汉末年名将)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4. 汉文帝名字?
刘恒出生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己亥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 8岁被立为代王。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族,汉太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讨伐诸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让大臣露出左右臂。露出左袒的大臣决定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认为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又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于是拥立24岁的刘恒为皇帝即位。
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他和刘启治国有道,称为“文景之治”
5. 历史上曹操与卓文君有什么故事?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曹操应该是与东汉末期蔡文姬有故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受她父亲的影响,蔡文姬从小博学多才,尤其擅长于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曹操酷爱文学,蔡文姬又是博学多才,从这一点上他们应该是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
6. 刘备的名是什么?
刘备的全名就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表字“玄德”,按宗谱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就是汉献帝(刘协)的叔父,故称刘皇叔。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7.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真实名字?
刘备,字,玄德,名字当然就是刘玄德了,关羽,名云长,刘云长,张飞,名翼德,乃张翼德也,此三人结拜成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成为千古绝唱。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也是流芳百世,当然,他们三人各自的结局不可能以结拜誓言相同,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芳百世。(更改:关云长)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