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刘伯温结局(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资讯
2023-12-26
165
1. 神机妙算刘伯温结局,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元勋,他们的功劳无疑要比刘伯温来得大。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探讨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到底大不大,而是来讨论下这位明朝开国元勋他所遗留下来的子嗣最终的结局如何。
刘伯温一生育有二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皆为继室陈氏所生。
长子刘琏刘琏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 ,此时他的父亲刘伯温刚刚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准备参与到元末乱世的潮流之中。《明史》赞其“有文行”,即文章出众,有德行,因此在刘琏成年后,朱元璋见他十分聪明,是“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29岁的刘琏被任命为从六品考功监丞,掌给授诰敕之事,同时兼试监察御史一职。
不久,刘琏即升任为从三品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掌江西一省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事务,成为了明朝地方上权势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只是也就在这一年,正当朱元璋要继续重用他,将他培养成与他父亲那样的朝中重臣时,刘琏却因不愿成为胡惟庸一党,而被胡惟庸的党羽逼死。
《明史》载:“(刘琏)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他死后,朱元璋是惋惜不已,但也无可奈何,遂只得是遣使祭灵,以示恩宠。
总得说刘琏这一生虽短暂,但却并不平凡。正如时任国史院编修吴从善所言:“家为贤子,国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毙焉,生荣死哀,尚何道哉”,在刘伯温良好的家风下,刘琏被教育的很好,可谓德才兼备,在家他是贤子,在外他是良臣,虽是开国功臣之后,但却从来不恃宠而骄,更不会以权谋私,此后更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靠奸臣,而是忠于朝廷。
次子刘璟刘璟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史书称其“弱冠通诸经”,他小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较之其哥哥刘琏是不相上下。洪武十年,刘琏死后,刘璟本该是继承刘伯温的伯爵之位的,但他却没有去继承,反而是将这个爵位让给了自己哥哥的儿子刘廌,因此被朱元璋看重,为了表彰刘璟的兄弟情深,遂授他閤门使之职,赐“除奸敌佞”铁简,“百官不法,持此纠正”,是为天子近臣。
洪武十四年(1381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叛乱,刘璟跟随延安侯唐胜宗率兵征讨,在这次战斗中,他表现十分突出,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协助唐胜宗平定了此次叛乱,凯旋后,朱元璋赞其:“璟,真伯温之子也”,并对其是越发的信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谷王就封,刘璟授谷王府左长史,同时朱元璋还赋予他提调肃、辽、燕、赵、庆、宁六王府事权。
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因其削藩操之过急,致使朱棣起兵造反,不久南京告急,此时忠心耿耿的刘璟遂急忙返京,向朱允炆献平派十六策,可朱允炆并未采纳这些计策,但却命他与李景隆一起平定朱棣之乱。但是在与朱棣的对战中,刚愎自用的李景隆始终听不进去李璟的谏言,最终致使建文军大败。
建文二年(1400年),刘璟带病赴京,再次向朱允炆进《闻见录》,陈述平定朱棣叛乱的计策,可朱允炆还是不愿意听从,此时心灰意冷下的刘璟最终决定弃官归隐,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惠宗朝的死活。
1402年,朱允炆败亡,下落不明,朱棣于南京登基,是为永乐帝。此时朱棣爱惜刘璟的才能,于是准备诏刘璟再次入朝为官,可在接受到诏令后,刘璟却一直为答应前往。而后,恼羞成怒的朱棣遂下旨将他强行押来南京,逼他就范。但就算是到了南京,刘璟也是软硬不吃,无论朱棣怎么说,他就是不开口效忠,反而是用言语百般激怒朱棣。
刘璟先是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贰”为由坚决不接受朱棣给予的官职,再是他也从不称朱棣为“圣上”,而是依然称他为“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朱棣的皇位。此外,在一次召见时,刘璟更是直言不讳的与朱棣说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因此当时的朱棣是震怒不已,不过此时朱棣还是没想要杀他,只是将他关进牢中。但是刘璟知道,他只要不降,朱棣总有一天是会杀了他的,甚至是会被满门抄斩,于是他索性就在狱中用发辫自缢,享年52岁。
总得说刘伯温二子刘琏、刘璟,他们皆是大明忠臣,他们誓死效忠于大明皇帝,至死不渝。
2. 刘伯温哪集王庆死?
1. 在《笑傲江湖》中,刘伯温并没有出现过。2. 因为刘伯温是历史上的人物,而《笑傲江湖》是一部小说,虚构的故事情节并不一定与历史相符。3. 如果想了解历史上刘伯温的生平和事迹,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者进行网络搜索来获取更多信息。
3. 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刘伯温
刘伯温这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又被各种小说演义神话了的人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而对于刘伯温最多的说法就是其算无遗策,甚至于“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而这样一位明朝开国功臣却无辜惨死,殃及子孙,不得不让人唏嘘。
实际上刘伯温的悲剧命运在他出山辅佐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一方面是他为人刚正直率,容易得罪人;另一方面朱元璋一直拿刘伯温当“枪”使,用来对付淮西勋贵们。
刘伯温剧照
刘伯温的出身是明朝开国元勋中比较好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后。刘伯温的六世祖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祖父刘庭魂、父亲刘炝都是学问人,在元朝为官。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刘伯温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12岁考中秀才,14岁通读儒家经典,17岁学习程朱理学,23岁一举考中进士。而且刘伯温还浏览诸子百家经典,天文地理、兵书战策、奇门斗数样样精通,被当时的人称赞为“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刘伯温剧照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刘伯温就是这样的人。元朝建立一开始就对权贵管束不严,到了元朝末年更是法纪败坏,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公开欺压百姓、杀人夺财、夺人妻女、无恶不作,这些属于当时的常态。而刘伯温当地方官的时候就是看不过眼,为民做主,严惩作恶的豪强恶霸,对于劣迹官员不论官职多高也敢检举弹劾,最终遭到元朝官场排挤陷害,辞官归隐。
要是一般人咋的也改一下脾气,但刘伯温不改刚正不阿的本色,从1360年加入朱元璋势力开始,不论是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还是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就是朱元璋本人都被刘伯温批评过。像刘伯温这种人没有上级保护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而朱元璋偏偏就不是那种好上级。
1360年是朱元璋势力转型的一年,为了争霸天下,拉拢士大夫地主阶层,朱元璋邀请了一大批有名望的儒士辅佐自己,这其中就包括刘伯温。
刘伯温加入朱元璋势力后成为其主要智囊,参与军机八年,统筹全局,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但是刘伯温锋芒太露,对事情判断精准、计谋策略无所不中,让朱元璋都忌惮了。所以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使用上,一方面是不让他掌握军政实权,另一方面利用刘伯温刚正不阿、重视法治的特点,让他对付日渐膨胀的淮西勋贵们。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人之一,没名望、没背景,创业全靠一帮淮西老乡帮助,淮西勋贵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核心力量。朱元璋与淮西勋贵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创业初期自然没有太大的尊卑区别,但1368年朱元璋称帝之后,淮西勋贵中的很多人依然没转变观念,没将朱元璋当皇帝就犯了忌讳。
另外在明朝建立后,淮西勋贵把持朝政,拉帮结派,组党营私,违法乱纪,坑害百姓,因此朱元璋将刘伯温推了出来,让其担任御史中丞去对付这些人。刘伯温上任后整肃纲纪,不论是谁都依法惩治,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被他得罪个遍。
恶心人的地方是刘伯温整治不法的淮西勋贵们,朱元璋却经常玩个“恩自上出”,赦免淮西勋贵们的罪行好收买人心。“好人”朱元璋做,“坏人”刘伯温当,偏偏淮西勋贵们还掌握着军政实权,刘伯温的下场可想而知。
刘伯温剧照
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胡惟庸趁机下毒。刘伯温肚子剧痛,感觉不对劲,抱病觐见朱元璋反应胡惟庸给自己下毒的事,朱元璋根本没在意,只是让刘伯温安心养病,刘伯温一下就寒了心,没几天就去世了。
以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于朝臣的掌控力度,就连大臣在家请客吃饭请了谁、说了什么话都一清二楚,胡惟庸给刘伯温下毒他能不知道么?只不过当时明朝初定,朱元璋还需要淮西勋贵对付外敌,没到翻脸的时候,就牺牲了刘伯温以安抚淮西勋贵们。
4. 神机妙算刘伯温什么时候拍的?
神机妙算刘伯温是2006年拍摄的,这是一部非常长的电视剧,多达400多集。这部电视剧根据历史和传说,把刘伯温这智慧凸显的非常高。
5. 刘伯温为什么没封侯?
1、刘伯温和朱元璋既非同乡,也非故旧,不是朱元璋的嫡系。打仗时是军师,不打仗了就不是离不开了。何况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才是可比萧何的治国人才。
2、起始刘伯温不愿出山帮朱元璋,是朱元璋请了多次才出来的,朱元璋无法忘怀,所以封了他个诚意伯。
3、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不是当皇帝后才有的,只不过当皇帝后更厉害了。刘伯温的神机妙算是朱元璋所嫉怕的。那么,朱元璋就借此敲打,如有不满,正好收拾掉。
刘伯温当然知道朱元璋心思,所以,他根本不在意,让当丞相也坚辞不受,一年后告老还乡。
就这也没有躲过大臣派系斗争和阴谋陷害。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之后,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
他照御医开的药方抓回药来服用后,觉得肚里好像更加难受。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告知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他,让他安心养病,这使他大失所望。
三月下旬,刘伯温病情加重,朱元璋派人送他返乡。回家后,他拒绝吃家人和乡亲为他找来的药,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在他得病后,一个月后病死了。
扩展资料: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至正十九年(1359),胡大海访得刘伯温大名后,汇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先后派使者、孙炎、陶安等请他出山。
他跟随朱元璋后,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议朱元璋避免两线作战、实施各个击破,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建议朱元璋摆脱“小明王”韩林儿,立“大明”国号赢得民心。
参与制定北伐战略,成功推翻蒙元政权。多次战役中,刘伯温神机妙算,奇计迭出,克敌制胜。民间流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时,只封了六个公爵,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李善长功居第一。而其他五人都是战场中出生入死拼杀出来的武将,他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年俸4000石。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刘伯温却只被封了一个伯爵,和李善长差了两级,年俸240石。
6. 刘伯温故事?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7. 神机妙算刘伯温里面唢呐是什么?
前途、力量、一生所爱、一生路等音乐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神机妙算刘伯温结局,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元勋,他们的功劳无疑要比刘伯温来得大。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探讨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到底大不大,而是来讨论下这位明朝开国元勋他所遗留下来的子嗣最终的结局如何。
刘伯温一生育有二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皆为继室陈氏所生。
长子刘琏刘琏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 ,此时他的父亲刘伯温刚刚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准备参与到元末乱世的潮流之中。《明史》赞其“有文行”,即文章出众,有德行,因此在刘琏成年后,朱元璋见他十分聪明,是“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29岁的刘琏被任命为从六品考功监丞,掌给授诰敕之事,同时兼试监察御史一职。
不久,刘琏即升任为从三品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掌江西一省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事务,成为了明朝地方上权势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只是也就在这一年,正当朱元璋要继续重用他,将他培养成与他父亲那样的朝中重臣时,刘琏却因不愿成为胡惟庸一党,而被胡惟庸的党羽逼死。
《明史》载:“(刘琏)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他死后,朱元璋是惋惜不已,但也无可奈何,遂只得是遣使祭灵,以示恩宠。
总得说刘琏这一生虽短暂,但却并不平凡。正如时任国史院编修吴从善所言:“家为贤子,国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毙焉,生荣死哀,尚何道哉”,在刘伯温良好的家风下,刘琏被教育的很好,可谓德才兼备,在家他是贤子,在外他是良臣,虽是开国功臣之后,但却从来不恃宠而骄,更不会以权谋私,此后更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靠奸臣,而是忠于朝廷。
次子刘璟刘璟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史书称其“弱冠通诸经”,他小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较之其哥哥刘琏是不相上下。洪武十年,刘琏死后,刘璟本该是继承刘伯温的伯爵之位的,但他却没有去继承,反而是将这个爵位让给了自己哥哥的儿子刘廌,因此被朱元璋看重,为了表彰刘璟的兄弟情深,遂授他閤门使之职,赐“除奸敌佞”铁简,“百官不法,持此纠正”,是为天子近臣。
洪武十四年(1381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叛乱,刘璟跟随延安侯唐胜宗率兵征讨,在这次战斗中,他表现十分突出,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协助唐胜宗平定了此次叛乱,凯旋后,朱元璋赞其:“璟,真伯温之子也”,并对其是越发的信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谷王就封,刘璟授谷王府左长史,同时朱元璋还赋予他提调肃、辽、燕、赵、庆、宁六王府事权。
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因其削藩操之过急,致使朱棣起兵造反,不久南京告急,此时忠心耿耿的刘璟遂急忙返京,向朱允炆献平派十六策,可朱允炆并未采纳这些计策,但却命他与李景隆一起平定朱棣之乱。但是在与朱棣的对战中,刚愎自用的李景隆始终听不进去李璟的谏言,最终致使建文军大败。
建文二年(1400年),刘璟带病赴京,再次向朱允炆进《闻见录》,陈述平定朱棣叛乱的计策,可朱允炆还是不愿意听从,此时心灰意冷下的刘璟最终决定弃官归隐,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惠宗朝的死活。
1402年,朱允炆败亡,下落不明,朱棣于南京登基,是为永乐帝。此时朱棣爱惜刘璟的才能,于是准备诏刘璟再次入朝为官,可在接受到诏令后,刘璟却一直为答应前往。而后,恼羞成怒的朱棣遂下旨将他强行押来南京,逼他就范。但就算是到了南京,刘璟也是软硬不吃,无论朱棣怎么说,他就是不开口效忠,反而是用言语百般激怒朱棣。
刘璟先是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贰”为由坚决不接受朱棣给予的官职,再是他也从不称朱棣为“圣上”,而是依然称他为“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朱棣的皇位。此外,在一次召见时,刘璟更是直言不讳的与朱棣说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因此当时的朱棣是震怒不已,不过此时朱棣还是没想要杀他,只是将他关进牢中。但是刘璟知道,他只要不降,朱棣总有一天是会杀了他的,甚至是会被满门抄斩,于是他索性就在狱中用发辫自缢,享年52岁。
总得说刘伯温二子刘琏、刘璟,他们皆是大明忠臣,他们誓死效忠于大明皇帝,至死不渝。
2. 刘伯温哪集王庆死?
1. 在《笑傲江湖》中,刘伯温并没有出现过。2. 因为刘伯温是历史上的人物,而《笑傲江湖》是一部小说,虚构的故事情节并不一定与历史相符。3. 如果想了解历史上刘伯温的生平和事迹,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者进行网络搜索来获取更多信息。
3. 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刘伯温
刘伯温这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又被各种小说演义神话了的人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而对于刘伯温最多的说法就是其算无遗策,甚至于“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而这样一位明朝开国功臣却无辜惨死,殃及子孙,不得不让人唏嘘。
实际上刘伯温的悲剧命运在他出山辅佐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一方面是他为人刚正直率,容易得罪人;另一方面朱元璋一直拿刘伯温当“枪”使,用来对付淮西勋贵们。
刘伯温剧照
刘伯温的出身是明朝开国元勋中比较好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后。刘伯温的六世祖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祖父刘庭魂、父亲刘炝都是学问人,在元朝为官。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刘伯温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12岁考中秀才,14岁通读儒家经典,17岁学习程朱理学,23岁一举考中进士。而且刘伯温还浏览诸子百家经典,天文地理、兵书战策、奇门斗数样样精通,被当时的人称赞为“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刘伯温剧照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刘伯温就是这样的人。元朝建立一开始就对权贵管束不严,到了元朝末年更是法纪败坏,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公开欺压百姓、杀人夺财、夺人妻女、无恶不作,这些属于当时的常态。而刘伯温当地方官的时候就是看不过眼,为民做主,严惩作恶的豪强恶霸,对于劣迹官员不论官职多高也敢检举弹劾,最终遭到元朝官场排挤陷害,辞官归隐。
要是一般人咋的也改一下脾气,但刘伯温不改刚正不阿的本色,从1360年加入朱元璋势力开始,不论是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还是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就是朱元璋本人都被刘伯温批评过。像刘伯温这种人没有上级保护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而朱元璋偏偏就不是那种好上级。
1360年是朱元璋势力转型的一年,为了争霸天下,拉拢士大夫地主阶层,朱元璋邀请了一大批有名望的儒士辅佐自己,这其中就包括刘伯温。
刘伯温加入朱元璋势力后成为其主要智囊,参与军机八年,统筹全局,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但是刘伯温锋芒太露,对事情判断精准、计谋策略无所不中,让朱元璋都忌惮了。所以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使用上,一方面是不让他掌握军政实权,另一方面利用刘伯温刚正不阿、重视法治的特点,让他对付日渐膨胀的淮西勋贵们。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人之一,没名望、没背景,创业全靠一帮淮西老乡帮助,淮西勋贵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核心力量。朱元璋与淮西勋贵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创业初期自然没有太大的尊卑区别,但1368年朱元璋称帝之后,淮西勋贵中的很多人依然没转变观念,没将朱元璋当皇帝就犯了忌讳。
另外在明朝建立后,淮西勋贵把持朝政,拉帮结派,组党营私,违法乱纪,坑害百姓,因此朱元璋将刘伯温推了出来,让其担任御史中丞去对付这些人。刘伯温上任后整肃纲纪,不论是谁都依法惩治,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被他得罪个遍。
恶心人的地方是刘伯温整治不法的淮西勋贵们,朱元璋却经常玩个“恩自上出”,赦免淮西勋贵们的罪行好收买人心。“好人”朱元璋做,“坏人”刘伯温当,偏偏淮西勋贵们还掌握着军政实权,刘伯温的下场可想而知。
刘伯温剧照
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胡惟庸趁机下毒。刘伯温肚子剧痛,感觉不对劲,抱病觐见朱元璋反应胡惟庸给自己下毒的事,朱元璋根本没在意,只是让刘伯温安心养病,刘伯温一下就寒了心,没几天就去世了。
以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于朝臣的掌控力度,就连大臣在家请客吃饭请了谁、说了什么话都一清二楚,胡惟庸给刘伯温下毒他能不知道么?只不过当时明朝初定,朱元璋还需要淮西勋贵对付外敌,没到翻脸的时候,就牺牲了刘伯温以安抚淮西勋贵们。
4. 神机妙算刘伯温什么时候拍的?
神机妙算刘伯温是2006年拍摄的,这是一部非常长的电视剧,多达400多集。这部电视剧根据历史和传说,把刘伯温这智慧凸显的非常高。
5. 刘伯温为什么没封侯?
1、刘伯温和朱元璋既非同乡,也非故旧,不是朱元璋的嫡系。打仗时是军师,不打仗了就不是离不开了。何况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才是可比萧何的治国人才。
2、起始刘伯温不愿出山帮朱元璋,是朱元璋请了多次才出来的,朱元璋无法忘怀,所以封了他个诚意伯。
3、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不是当皇帝后才有的,只不过当皇帝后更厉害了。刘伯温的神机妙算是朱元璋所嫉怕的。那么,朱元璋就借此敲打,如有不满,正好收拾掉。
刘伯温当然知道朱元璋心思,所以,他根本不在意,让当丞相也坚辞不受,一年后告老还乡。
就这也没有躲过大臣派系斗争和阴谋陷害。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之后,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
他照御医开的药方抓回药来服用后,觉得肚里好像更加难受。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告知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他,让他安心养病,这使他大失所望。
三月下旬,刘伯温病情加重,朱元璋派人送他返乡。回家后,他拒绝吃家人和乡亲为他找来的药,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在他得病后,一个月后病死了。
扩展资料: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至正十九年(1359),胡大海访得刘伯温大名后,汇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先后派使者、孙炎、陶安等请他出山。
他跟随朱元璋后,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议朱元璋避免两线作战、实施各个击破,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建议朱元璋摆脱“小明王”韩林儿,立“大明”国号赢得民心。
参与制定北伐战略,成功推翻蒙元政权。多次战役中,刘伯温神机妙算,奇计迭出,克敌制胜。民间流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时,只封了六个公爵,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李善长功居第一。而其他五人都是战场中出生入死拼杀出来的武将,他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年俸4000石。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刘伯温却只被封了一个伯爵,和李善长差了两级,年俸240石。
6. 刘伯温故事?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7. 神机妙算刘伯温里面唢呐是什么?
前途、力量、一生所爱、一生路等音乐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